-
杨全忠: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早上七点左右,杨全忠一大早便来到青海省西宁邮区中心,对车辆进行全车检查。再过一个小时,杨全忠便会驾驶这辆满载邮件的邮车,开往高原上的牧区深处。作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西宁邮区中心的一名普通邮车驾驶员,杨全忠常年执行西宁至玉树、果洛、格尔木等异常艰苦邮路的邮运任务,二十八年如一日,载着千家万户的邮件与思念,奔波在千里邮运线上。
-
高文兰:经纬之间 织就“多彩”人生
对色、调配方、打小样……高文兰是一名藏毯染色技术员。之前藏毯在颜色方面的局限性比较大,只有十六个颜色。高文兰从零开始建起了染色资料库,整理颜色达10万个,让公司生产的藏毯更加色彩斑斓。
-
守护高原生态梦!藏语文教师到首批国家公园建设者的华丽转身
2015年10月,青海省玛多县藏语文教师加羊多杰看到一条关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的新闻,让他心动不已。隔年4月,加羊多杰向上提交申请,从玛多县城搬到六十多公里外的黄河乡,从一名初中教师转为一名主管生态管护员的干部,投身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
-
完德尖措:笔尖游走毫厘,热爱传承四方
15岁起研学唐卡绘画,22岁开始从事热贡艺术传播,今年40岁的完德尖措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龙树画苑画师、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完德尖措不断创新,通过继承和吸收各地寺院的彩绘壁画特长和技艺,在线条勾勒、结构比例、色彩调配、人物造型等方面将各地的绘画艺术融为一体。
-
韩玉龙的绝活:40多根拉面穿针眼
和面、揉面、打面、醒面、揪面剂子、反复拉扯抻拽,一个个光滑的面团,在韩玉龙的手中飞舞,像听话的孩子一样,被塑造成或粗或细或宽或扁的拉面。44岁的韩玉龙,已经做了28年拉面,是化隆县巴燕镇庙尔沟村人。
-
熊金恒: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生于安徽阜阳的熊金恒是黄河公司格尔木690MW光伏电站的运维员。2021年10月,他第一次踏入格尔木这片土地:“这片土地的浩瀚荒凉和‘光伏海洋’的博大气势,深深震撼了我。” 熊金恒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期间,正赶上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我就下定决心投身这个新兴行业,随着越来越熟悉运维工作,我愈发体会到‘光伏人’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愈发对新能源行业与电力行业前辈心怀敬意。”
-
郭延涛:赓续盐湖使命,立志产业报国
49岁的郭延涛就是这样一位“盐湖三代”。从他的祖辈开始,三代人扎根戈壁,誓要摘掉“贫钾国”的帽子,让中国粮食用上中国钾肥。郭延涛现任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供给车间盐田检修工段长,“钾肥被称为粮食中的粮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的工作是保障钾肥安全稳定生产的关键一环。”